但是由于事机泄漏,宦官先发制人,刺杀何进。接着,
袁绍
率兵入宫,诛杀宦官2000余人。经此变乱,长期互相争权夺利的外戚与宦官两败俱伤,
东汉政权遂转移到地方割据势力的控制之下。
长期"驻兵河东,以观时变"的
董卓
乘朝政混乱之机,率兵进入洛阳,废掉少帝,另立献帝刘协,自任相国,独揽朝权。由于董卓擅行废立,专横暴虐,杀戮惨重,激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
袁绍、曹操等人逃离洛阳,分别到各地组织武装力量,以与董卓抗衡。
初平元年(190),袁绍在渤海郡(治今河北东光)首倡讨伐董卓,关东各地的州郡牧守纷纷响应,并推袁绍为盟主谋划进攻洛阳。董卓迫于关东联军的威慑,挟持献帝西迁长安。不久,忠于东汉王朝的司徒王允设计除掉董卓。接着,董卓部将李傕、郭汜逼死王允,互相间又展开火拼,
经过5年的混战,相继败亡,以董卓为首的关西割据势力彻底覆灭。
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各势力集团之间一直貌合神离,并未集中力量讨伐董卓。董卓西入长安之后,松散的关东军联盟随之瓦解,相互之间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割据混战。当时的割据势力,几乎遍布各地,史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势力较大者就有十几个,其中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公孙瓒占据幽州,袁术占据扬州,刘表占据荆州,陶谦占据徐州,孙策占据江东,刘焉占据益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度占据辽东。经过一段时间的角逐,一些割据势力相继败亡,
在北方逐渐形成袁绍与曹操两个强大集团争雄对峙的局面。
曹操在董卓专权时逃离京城,东归故里,以曹氏、夏侯氏等豪强大族及其佃客、部曲为基础,组建了自己的军事集团。初平三年(192),
曹操打败了青州黄巾军
,“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壮大了实力。
为了谋求发展,曹操采纳荀彧的
“深固根本,以制天下”
的建议,以兖州为基地,逐渐扩展势力范围。他又听从毛瑜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意见,在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取得了能够号令天下的有利政治地位。其后,曹操充分施展军事指挥才干,击败袁术,消灭吕布,迫降张绣,陆续吞并了黄河以南的割据势力,
成为唯一能与地广兵多、雄踞河北的袁绍逐鹿中原的军事集团。
建安五年(200),袁绍举兵南下,进攻曹操,双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了一场决战。袁绍出兵10万,而曹操用以迎敌的军队仅有二三万人,相比之下,众寡悬殊。
曹操虽兵少势弱,但由于指挥有方,将士用命,因此战斗力较强。
双方交战伊始,曹操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引诱袁军前去救援,然后以精锐部队突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一举大败袁军。
曹操在初战告捷后,退守
官渡
,与袁军对阵相持。接着,曹操派兵偷袭官渡东北的乌巢,焚烧袁军的粮草、辎重,并乘袁绍军心动摇之机,挥兵进击,在官渡俘杀袁军7万余人,大获全胜。
官渡战后不久,袁绍忧愤而死,其子袁谭、袁尚为争位而互不相容。曹操乘势举兵攻下袁氏统治中心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控制了袁绍原来占据的地盘,遂拥有青、并、幽、冀四州之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收容袁尚的三郡乌桓。乌桓在汉末以来分布于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境内,袁绍曾于群雄混战时得其帮助,打败了公孙瓒。
袁尚在曹操攻占邺城后,投奔势力较强的辽西乌桓。曹操亲率大军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大败乌桓。袁尚又逃奔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
至此,曹操彻底肃清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长达十余年的割据势力混战,使北方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人口大量减耗,时人仲长统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直至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这种残破局面才有所改观。
曹操在扫灭袁绍等北方的割据势力,拥有黄河南北广大地区后,打算乘势挥兵南下,占据长江流域,进而统一全国,于是发生了
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赤壁之战。
当时南方有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等割据势力,但对曹操来说,均非劲敌。被曹操视为障碍的主要是占据江东六郡的
孙权
和虽然依附于刘表却具有潜在力量的
刘备
。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亲自率军南征刘表,意欲先取荆州,并灭掉刘备,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平定江东。曹兵尚未抵达荆州前线,荆州牧刘表就病死了,少子刘琮代领其职,献出襄阳降曹。曹操轻取荆州重镇襄阳后,乘胜追击从樊城退守江陵的刘备。与此同时,曹操向占据江东六郡的孙权送去战表。
刘备和孙权在强大的曹军威慑下,为了救亡图存,结成联盟,决定共同抗击曹操。
当时,曹军号称80万,实际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5万。曹操的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长期征战,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又是远道而来,将士疲惫不堪。而且,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也不善水战,新归附的荆州降兵尚心存疑虑,加之疾疫流行,军队严重减员,所以战斗力大为削弱。
孙刘联军兵力虽少,却以逸待劳,孙权军队又长于水战,加以孙、刘两个集团都处于存亡系于一战的关头,因而士气高涨,斗志旺盛。
孙刘联军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今湖北蒲圻西北)。初次交锋,曹军失利。曹操把大军撤到江北的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并令军士用铁链将停泊在江面的战船连结起来,以防颠簸。周瑜和诸葛亮派黄盖诈降,率领一支船队驶近长江北岸,因风纵火,将曹军战船连同江岸上的营寨全部焚毁。孙刘联军乘势猛烈冲杀,曹军一片混乱,被烈火焚烧和渴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曹操只得收拾残部,逃回北方。
赤壁之战对时局影响深远,导致了长江南北割据势力之间长期对峙的局面,也为三国鼎足而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在赤壁损失惨重,一时无力兴兵南下,便在加强东部和南部防务的同时,转而进军关中,打败韩遂、马腾,据有凉州。接着,曹操又击败张鲁,占据汉中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势力范围。刘备借赤壁之战的胜利,取得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不仅拥有了根据之地,而且得以向益州扩展势力。孙权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并取得荆州东部的江夏等郡,在江东的统治更加巩固,接着又向南方进军,势力扩展到交州。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子曹丕继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
曹魏
,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史称
蜀国或蜀汉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改称皇帝,国号吴,史称
孙吴或东吴
,都建业(今南京),
三国鼎足之势正式形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