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1“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泽鑫出席技术竞争专题分论坛九并分享其与合作者 (见下图) 题为《贸易便利化与中国企业创新:从国内研发到专利出海》的文章。
文章作者
李泽鑫,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三年级),研究方向: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政策。在读期间发表CSSCI论文2篇,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多项,期间担任分会场主席并发言。
李泽鑫
李泽鑫在分享其与合作者的文章提到,为考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李泽鑫及其合作者构建了指标体系测算我国 281 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工业企业数据以及企业专利申请的匹配数据,来对该研究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 2000—2015 年间,我国城市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城际间差距逐渐扩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与“南高北低”的态势;城市贸易便利化显著提高了当地企业创新水平,在非国有企业、非中心城市和中高技术产业中更为突出,其影响路径主要通过中间产品价格效应和逃离竞争效应实现;扩展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具有显著的海外创新效应,且该创新效应随专利类型和行业创新强度的不同而异。研究结论为通过政策措施破除创新痛点和难点、推动技术创新从“国内研发”向“专利出海”转变提供有益启示。
(志愿者整理翻译自直播内容、嘉宾提供的资料)
曾荣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荣对该文章进行了三项点评:一、相比于之前的停留在省级和国家层面的贸易便利化文章,这篇文章细化到了地级市;二、在之前贸易便利化文章的基础上,考虑了更多的指标,更细致;三、总结出的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事实,符合当前大多事实的判断。同时曾荣也指出了七点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文章把08年的下降归因于金融危机,但底层指标更多与环境和物理宽带介入有关,与商业周期和经济周期关联不大;二、文章中通过边际收益与成本相交于更高的点,来推导出创新水平的提高,但所描述的海外专利方面并没有体现在模型中,同时文章中主要分析的两个效应在模型中也没有具象化表达;三、在主回归中,企业规模的系数为负不合常理;四、模型替换这一部分有不少不稳健的地方;五、由于许多企业在出口的同时会服务国内市场,文章中使用的工具变量可能存在内生性风险;六、在异质性回归中,高技术企业的系数小于中技术企业的系数,并不可比;七、文章在海外创新部分所区分的广延边际与集约边际,并未在后面的研发部分给予区分。以上方面值得深入讨论。
(志愿者根据直播内容进行整理撰稿)
技术竞争专题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历届会议精彩回顾